《净心诫观法》界诠法师 宣讲(91)


《净心诫观法》- 91



  【偈曰:尘境虽如幻,见色起慈悲,发意离谄慢,不失四威仪】

  尘和外面境物虽然是如幻如化的不实,但见到这些虚妄能生起慈悲心,而不离过。


  【六尘行坌污,亦是行者师,除病不除法,七觉分修持】

  六尘外面,能够观此法如幻如化,也即是净戒,即是我们的善知识。

  “七觉分”就是七菩提分法,修道的次第道品。我们说外面一切法是不实,不是要把法灭掉,而是要把毛病除掉,把内心转过来,转识成智,而不是转法灭法。


  【虽观文字空,要须遍读经,广寻圣者义,般若渐得成】

  文字是空、不实,只是一种符号而已,但是要读经,要知道经典所告诉我们的道理。追寻圣人所证知的甚深之义,般若智慧才能慢慢地成就。


  【虽观根尘空,和敬护人情,戒仪须具足,修德慎恶名】

  要修六和敬,要护众生的心。戒和威仪都要具足,就是说三聚净戒当中不舍律仪戒,我们还要修德,要远离恶的名闻。


  【虽观诸行空,对尘修五停,贪痴结使断,寂灭心安宁】

  诸行虽然是空,五停心还是要去对治,因为还是有烦恼。如果把贪瞋痴断了,身心调适,内心才能安宁。


  【虽观三界空,择恶善须归,修行择觉分,离垢识是非】

  就是说我们要辨别什么是恶和善,善的要归向,恶的要去掉。

  修行要选择觉分,就是按七菩提分法去修行,远离尘垢,知道何是何非。


  【虽知三谛空,知谛义穷微,常依二谛说,与理不相违】

  “三谛空”就是俗谛、真谛、中道谛,这三谛都是空的,谛义这理是非常深的。诸佛常以二谛为众生说法,第一义谛和世俗谛,这二谛与理是不相违。


  【十八界虽妄,出生于珍宝,观解缘和义,不生亦不老。七地大菩萨,不名无烦恼,金刚心灭后,然证无为道】

  十八界虽然是妄,妄亦是真,即妄即真,那么这样就是能够出生于珍宝。

  菩萨四十二位次第一直修到第七地,第七地叫做不动地,不动地还要有行用功,就是说我们修行还要作意地修,我们凡夫当然要作意对治,以念佛、参禅、诵经、拜佛作意去修。那么一直到第七地还要作意地修,所以说不无烦恼。

  到金刚地以后就自然用功,你不用修行他自然就会修,累劫的那种习气,自然养成。到第八地就不用坐禅了,什么时间坐禅,什么时间去念佛,他不用了,他自然而然去修行,因为他异熟识已经空了,那些果报渐渐地就没有了,所以说自然修行。金刚心灭后,自然地能证无为之道。


       ……下回待续


自皈依佛 当愿众生

体解大道 发无上心

自皈依法 当愿众生

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

自皈依僧 当愿众生

统理大众 一切无碍 和南圣众

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

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

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

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

南无阿弥陀佛

 



阅读原文